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

放棄親子間的暴力溝通吧!

文章獲Popa Channel 分享!

http://popa.hk/node/344


Dec 08, 2016
我和兒子協議每個周六早上都會為他在家上一小時中文課。上周六約了他十時半開始。怎知一進他房間,他仍然躺在床上不搭理我。我那天還有午餐約會,不容他磨蹭,但他仍繼續其不耐煩態度,不情願地坐起來。我滿腔怒火,控制不了聲線,大聲吼說:「我見到你咁樣...」

「等一等……」我突然靈光一閃,入房拿了一盒紙板遊戲出來。兒子馬上顯得興致勃勃,還想拿來看。當然,這不是單純的遊戲,而是我之前參加一個關於「非暴力溝通」的工作坊拿到的法寶!

法寶跟「大富翁」一樣,有一塊紙板,連同兩套的卡片,但上面的不是「機會」而是「感受」及 「需要」。

我取出第一張寫著:「傷心、不高興、失望、孤單」的卡片,一邊說:「剛剛我說夠鐘上中文,看到你還躺在床上,我覺得傷心、不高興和失望,而且我也覺孤單....這張符合我現在的感受,我放在這『感受』區內⋯⋯」。下一張,寫著:「高興、欣喜、開心、愉悅..」 我說:「當然我不是高興,pass。」

最後我排了一共五張符合我感受的卡片在感受區內,包括「挫折、害怕、擔憂、生氣、惱怒、不爽」,我觀察到自己的情緒已開始平復下來,不再動氣。

兒子見我分享完,也說起自己的感受:「媽咪,我的感受是好疲倦!」

我說:「我知道。不過,任何人的感受後面,都係要滿足一些需要。」我請他耐心聆聽我感受背後的各種需要。例如兒子答應了我十時半開始學中文,他卻不想守信,我對於人和人之間對信任的需要自然沒有被滿足到了。「這張『尊重、重視』我也需要,因為我得不到你的重視⋯⋯」

我一講完,兒子馬上說:「我的需要是『休息、放鬆』。」孩子是聽懂還是聽不懂?我只知道他下一句是「媽咪,我可唔可以出去拿杯水飲先開始學中文?」

我已不必再向他提出請求。這個小風波就以『非暴力』結束,最後我體諒他那天早上很早起床,所以也把學習時間減少十五分鐘,兩母子最後愉快地上課!

多虧這套小遊戲,讓我發現原來跟孩子站於平等的位置坦誠交換內心感受,會產生一種很奇妙的化學作用──當中包含著尊重、連繫和親密感。不但我自己梳理了自己的情緒,兒子也彷彿開始學會接受及表達自己的情緒,逐步明白隱藏在情緒背後的需要。

不過工具始終只是工具,更重要的是我們對自己有多了解,究竟自己平日的語言帶著多少暴力,影響了多少關係,並願意在說語前停一停、諗一諗。例如兒子常常一邊走路一邊看書,我一向只說:「喂,都話行路不可以看書,收起本書啦!」但往往是屢勸無效。最近我學會改變說法:「見到你一邊走路一邊看書,媽咪好擔心你會撞親。」他竟然馬上把書收起。有人稱之為“i-message”(我的訊息)的溝通法,說到底就是要加強親子連繫和尊重雙方感受,謝絕暴力溝通!

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

成功實踐案例(第四法-欣賞)

Babara 是一名41歲的母親, 她有一個12歲的女兒。Babara一直缺少來自她父母的欣賞,無論身為孩子還是成年人,所以她需要處理這些積累起對父母對怨恨。當他父母過世後,他們的朋友告訴Babara, 她的父母說非常感激Babara在他們生病時對他們的照顧。Babara回憶說:「我當時懵了,因為他們從未直接向我表達過感激,我被這個差別所觸動,發誓一定要讓我的女兒知道她對我來說有多重要,我有多麼欣賞她的優秀品質。Babara現在非常重視向女兒直接表達欣賞,而不是只告訴她的朋友。

「當我告訴她我對他做的一些事情非常欣賞時,即使有的時候這些是很簡單,比如「謝謝你今晚洗了碗!」她會滿懷笑容並真心回覆謝謝,甚至在我為她做一些事情的時候,她也開始向我表達她的感激。」

2016年12月6日 星期二

成功實踐案例 (第四法-欣賞)

Raymond 是一位55歲的父親,他發現欣賞對於融合青春期孩子以及強化他們正確的行為,具有強大的力量。他問他15歲的兒子希望得到怎樣的讚賞。
「他看着我,好像我是月球人。然後他開始意識到我是認真的,於是她說:「我希望因為我所做的事得到讚賞,我不希望你總是過多地說做得好做得好,好像我是一個小孩一樣,當你來讚賞我時,我希望是因為我所做的事,比如扔了垃圾,而不是泛泛的讚賞,我只是希望得到認可。」

2016年12月2日 星期五

成功實踐案例 (第五法-支持)

Loretta是一個全職母親,她有兩個青春期的大孩子和兩個年幼的小孩子。大兒子Jonathan 18歲有藝術天賦,正在為高中畢業後的計劃而頭痛。他不待在學校,而整天待在家裏,雖然有全職工作,但幾乎每天都和朋友們玩派對到深夜。

Loretta 和她的丈夫不知如何才能在這個階段支持兒子,他們要麼把他趕出去,要麼保持冷靜不發表任何意見,期待時態自己發生轉變。

Loretta開始嘗試教練的方式,她決定直接請Jonathan 告訴她在他人生的這個階段,他需要得到怎樣的支持。就此話題,她發起了一次開放式的討論,並承諾無論Jonathan 說什麼她都不會做出批判,她做了五次嘗試來破冰,最終Jonathan 傾訴了他隱藏了多年的想法。他指出他的父母在強制他上大學的事情上令她感到巨大的壓力,以致他無所作為。這次對話為持續的溝通打下了基礎,他們一起制定了詳盡的相互支持的計劃。結合Jonathan 的興趣,他們討論了一個傢具製作的學徒計劃,這個計劃進展得非常成功。他決定自己報名參加一些社區大學課程,學習成為專業的木匠。

成功實踐案例 (第五法-支持)

Patricia 有位孫子名叫Ben, 由她全職照顧。Ben 高一那年的成績開始下滑,Patricia 本能反應是對Ben未能及時完成作業的情況焦慮囉嗦,並批評他對學校的事情漠不關心。

當調整到教練式父母的模式後,她看待Ben的方式發生了變化, 她看到了自己的孫子是一個遇到了危機的獨立個體。當Ben 的成績進一步下滑後,她和Ben一起諮詢了學校輔導員,輔導員提供了一些有幫助的選擇。Ben可以轉去一間規模較小但教學的風格更加適合他的學校。Patricia 決定在轉學的事情上給予Ben財力上的支持, 前提是Ben自己完成選擇學校的調查和申請。

Ben渴望找到某程度成功,他完成了祖母要求的所有事情,並順利轉學。在新學校他的成績顯著進步了。憑着著眼於如何提供支持,而不是批評,Patricia找到了新的方式,在孫子的學業生涯中給予了他支持。 

父母效能訓練課程 [2019年9月][荔枝角]

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 (P.E.T.) 父母效能訓練 課程    (2019 年 9 月份 )周二荔枝角廣東話班 父母效能訓練 (P.E.T.) 是現時全球首屈一指的親子育兒課程。 P.E.T. 是由屢獲殊榮的心理學...